脂肪瘤是怎么形成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再谈ldquo土豆rdquo消化 [复制链接]

1#
上一期给大家介绍从胃中挖“土豆”之后,大家是不是对“土豆”产生了兴趣。“土豆”是啥?除了胃里会长以外,其他地方会长吗?怎么发现“土豆”的?“土豆”怎么挖?别急,小编一一道来!所谓“土豆”是个形象的比喻,其实是指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它长这样:胃体小弯SMT食管SMT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tumors,SMTs)是指起源于消化道黏膜层以下各层(主要包括黏膜肌层、黏膜下层、固有肌层)的隆起性病变统称为SMTs。因为肿瘤表面有正常粘膜覆盖,大部分肿瘤表面是光滑的。食管结构示意图那有人就谈肿瘤色变了,这个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它是个什么成分的肿瘤呢?大家可以放心的是大部分黏膜下肿瘤是良性的,仅不足15%的SMTs为恶性病变。它的组织类型复杂,而且在消化道各部位都可见,不仅仅长在胃中。食管最常见的SMTs为平滑肌瘤,好发于食管中下段;胃是SMTs最好发的部位,多见的有间质瘤、平滑肌瘤、异位胰腺;结肠中最常见的为脂肪瘤;直肠中神经内分泌瘤多见。其中间质瘤、神经内分泌瘤是有恶性潜能的。需要重视并积极处理。那么,问题又来了。这个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有症状吗,要怎么才能发现它?通常小于2cm的SMTs是没有明显临床症状的,较大的SMTs可能出现出血、梗阻等症状,有恶性倾向的SMTs可能会出现转移征象。那么对于没有症状的SMTs我们如何发现呢,就需要大家常规体检了,泰州地区为消化道肿瘤的高发地区,我们建议45岁以上的人群可以每年胃肠镜检查,不仅仅可以发现SMTs,也可以早期发现恶性肿瘤。认真听讲的童鞋可能会注意到,黏膜下肿瘤披着一层外衣,肉眼看是大部分是光滑的,我们如何识别是哪一种成分的肿瘤呢?下面给大家介绍最新“武器”:超声胃镜(endoscopicultrasonography,EUS):EUS是目前评估消化道SMTs最准确的影像学检查,可显示肿物边界、大小及包膜,了解病变起源、性质、鉴别良恶性,对肿瘤的定位和治疗方法的选择都有重要的作用。

胃底SMT超声胃镜检查

超声胃镜检查:起源于固有肌层,呈低回声,考虑间质瘤又有人会问了,既然SMTs没有症状,而且大部分为良性的,是不是不需要治疗?这里你需要了解SMTs内镜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内镜治疗适应症:(1)对于术前检查怀疑或活检病理证实存在恶性潜能的肿瘤,在内镜切除技术允许的前提下,考虑内镜切除。(2)对于有症状(如出血,梗阻)的SMTs,考虑内镜切除。(3)对于术前检查怀疑或病理证实良性,但患者不能规律随访或随访期内瘤体短时间增大及内镜治疗意愿强烈的患者可选择行内镜下切除。内镜治疗禁忌症:(1)明确发生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的病变。但对于部分SMTs为获取病理需大块活检,可视为相对禁忌证。(2)一般情况差、无法耐受内镜手术者----摘自《中国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内镜诊治专家共识(版)》听到这里,明白“土豆”是什么了,哪些需要“挖”了,具体怎么“挖”呢?得益于内镜技术的发展,目前大部分SMTs可行内镜下微创切除,使得患者们免去很多痛苦,同时也节省了很多费用。①对于较表浅、直径较小且向腔内生长的病灶,可行内镜圈套切除术。圈套切除术②直径≥2cm突向腔内的SMTs,可行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A:贲门粘膜下隆起;B:超声胃镜提示起源于贲门粘膜肌层;C:切开粘膜:D:逐步剥离出瘤体;E:钛夹缝合创面;F:切除的瘤体;③经黏膜下隧道内镜肿瘤切除术(submucosaltunnelingendoscopicresection,STER)是一项新技术,一般适用于起源于固有肌层、直径小于5cm的食管及胃SMTs。A:食管粘膜下隆起;B:超声胃镜提示起源于食管固有肌层;C:距SMTs口侧3-5cm处纵行切开粘膜;D:建立粘膜下隧道;E:暴露瘤体;F:逐步剥离瘤体;G:缝合切口;H:切除的瘤体;听到这里,是不是对消化道“土豆”有了一定了解,不再惧怕了呢!如果你已满45周岁,既往还没有接受过胃肠镜检查,可以预约起来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